第144o章 量化私募跑路监管重拳出击整顿多层嵌套乱象 (第2页)
,无疑让投资者追讨资金的希望更加渺茫。
面对私募基金行业的乱象,监管层重拳出击,加强对多层嵌套等复杂结构产品的审查。
多层嵌套是指私募基金投向下一层或多层基金,再由下层基金投向底层资产。
这种复杂的投资结构不仅增加了风险,也给监管带来了难度。
近年来,如何厘定嵌套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义义务边界,如何确定相关主体责任等问题引了多方关注。
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副庭长葛翔曾撰文分析指出,多层嵌套之间所形成的合同关系一般不属于无效情形,除非该嵌套行为影响到基本金融秩序。
然而,在实践中,上层基金的投资者是否可以向下层基金主张权利仍存在争议。
葛翔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如上层基金清算后原状分配于投资者或管理人无法正常履行职责时,投资者可以主张权利。
此外,对于“踩雷”
的托管机构,也可能面临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另一方面是民事赔偿。
这要求托管机构在履行职责时,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审批和风控程序,以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层的行动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效。
中基协在2o年9月底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第2号——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明确禁止私募基金多层嵌套。
同年12月,证监会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再次对私募嵌套明确约束。
这些规定的出台,无疑为私募基金行业的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引。
随着监管趋向严格,私募行业正在加出清。
中基协数据显示,2o24年全年合计注销15o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平均每月注销约125家。
截至今年3月27日,年初以来又有363家注销。
这一数据无疑揭示了监管层对私募基金行业的整顿力度之大。
综上所述,私募基金的“踩雷”
事件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暴露了行业存在的风险。
监管层的重拳出击,无疑为行业的健康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要彻底根治私募基金行业的乱象,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以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