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长这套拳还真是行云流水一般啊!”
    看着坐到自己对面的孙思邈,陆辰直接恭维了孙思邈一句。
    “还是上了年岁了!”
    孙思邈接过刘泾送上的茶盏,轻呷了一口以后,这才放下茶盏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孙道长谦虚了!”
    陆辰笑着应道。
    “这位就是孔家的二郎吧?”
    直到这时,孙思邈才再次看向孔志约,然后微笑着问道。
    “学生孔志约,见过孙神医!”
    孔志约赶忙近前两步,给孙思邈深施一礼以后,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嗯!
    都说孔家家学渊源,二郎这一言一行倒是有所体现!”
    上下打量了孔志约一番以后,孙思邈点了点头说道。
    “孙神医过誉了!”
    孔志约依旧很是谦逊的说道。
    “孔家向来都是家学,为何二郎却有意医道呢?”
    孙思邈端起茶盏,再次轻饮了一口,看着孔志约问道。
    “学生向来以为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
    孔志约再次毕恭毕敬地回道。
    “哦?”
    听到孔志约的话,孙思邈不由得放下茶盏,有些惊讶地再次审视起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男子。
    孔志约的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话其实只说了一半,他这话是出自东晋医药学家、道家先贤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之中,其原话乃是出自《抱朴子》内篇之《对俗》。
    其中记载的是:
    或问曰:“为道者当先立功德,审然否?”
    抱朴子答曰:“有之。
    按《玉钤经中篇》云,立功为上,除过次之。
    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行恶事大者,司命夺纪,小过夺算,随所犯轻重,故所夺有多少也。
    凡人之受命的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则纪算难尽而迟死,若所禀本少,而所犯者多,则纪算速尽而早死。
    又云,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
    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
    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
    虽不作恶事,而口及所行之事,及责求布施之报,便复失此一事之善,但不尽失耳。
    又云,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
    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
    吾更疑彭祖之辈,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
    这段话的原意是指如何求仙问道的,但是孔志约却掐头去尾,只是把“为道”
    这一句给单拎了出来,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虽然是寻仙问道,但是这句话却也算是对为医者的一种说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