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髯,仿佛在说:“哟,小家伙,今儿个这是碰上难题啦?来来来,让我这老中医给你说道说道。”
    仙师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讲了起来:“伤暑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夏天太热,人体里的津液啊,就像是小溪里的水,本该顺畅流动,结果却被暑热给堵住了,汗不出来,热就憋在体内,烧得慌。
    脉浮呢,就像是水面上漂着的叶子,轻轻一碰就晃;脉滑呢,就像是河里的小鱼,一摸就溜走了。
    这说明啊,身体里的气血正忙着跟暑热较劲呢。”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头那个佩服啊,简直要给师父献上十朵小红花了。
    仙师见状,笑得更加灿烂了,接着说:“别急,别急,咱们有招儿。
    先啊,你得来个‘热水疗法’,想象一下,你就是那被困在蒸笼里的小笼包,热水一浇,毛孔大开,汗水哗哗往外冒,暑热也就跟着跑路了。
    不过,记得别把自己烫成红烧肉哦!”
    小弟子一听,差点没笑出声,心想:“师父,您这比喻,也太接地气了吧!”
    仙师接着话锋一转,正色道:“出了汗之后,咱们再来一剂‘竹茹半夏汤’,保证你药到病除,精神抖擞!”
    说到这“竹茹半夏汤”
    ,仙师的表情变得严肃而神秘:“这方子啊,简单却不失精妙。
    竹茹二两,就是咱们竹子内壁刮下来的那层膜,清凉解毒;栝蒌根二两,也就是天花粉的根,生津止渴;茯苓三两,利水渗湿,帮你把皮肤里的水引出去;半夏半升,化痰止咳,还能调和胃气。
    这四味药,简直就是夏日解暑的小能手!”
    小弟子听得眼睛亮,赶紧拿出小本本记下来,心里默默换算着:“一两等于五克,那二两竹茹就是1o克,二两栝蒌根也是1o克,三两茯苓就是15克,半升半夏嘛,咱们就姑且算作是现在的一小把,大约25克吧。”
    仙师看着弟子认真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继续传授秘籍:“把这四味宝贝放进锅里,加上五升水,注意啊,这五升水换算成现在,大约是十瓶矿泉水的量。
    然后,用小火慢炖,直到煮剩下三升,也就是六瓶矿泉水的量,这时候,汤色清澈,药香四溢,就可以关火啦!”
    “喝的时候呢,记得要分三次,每次温温地喝,别烫着嘴,也别凉了心。
    这药啊,就像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能帮你把体内的暑热一扫而空!”
    小弟子听得如痴如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喝完药后,神清气爽,在树荫下摇着扇子,悠然自得的样子。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再来个爆笑小插曲。
    想象一下,如果张仲景仙师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开了一家“仲景大药房”
    ,这“竹茹半夏汤”
    肯定能成为店里的明星产品。
    广告词我都想好了:“夏日炎炎,不怕不怕,仲景竹茹半夏汤,一杯下肚,暑气全消,清凉一夏,你值得拥有!”
    好奇心爆棚的小弟子,蹦跶着来到师父张仲景面前,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求知若渴的模样,开口就问:“师父啊,我听说有种热病,叫做‘暍’,就是太阳晒多了得的那种。
    得这病的人呢,会出很多汗,但又怕冷,身上热得跟火炉似的,还一个劲儿喊渴。
    师父,您有没有什么神方可以治这个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暗笑这小子真是个活宝,面上却是一本正经地说:“哦,你问的这个啊,太阳中热,确实就是咱们说的‘暍’。
    得了这病,人会汗出如浆,恶寒又身热,口渴难耐。
    这病啊,得用白虎加人参汤来对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