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余乖乖的跟着洪彝进了洪彝的班房。

那模样不知道李余过往的,还真以为他是个老实的打工仔呢。

可是洪彝不是傻子,作为能臣干吏,洪彝向来都是刻板古板中带着一丝灵动的精明。

“李余我这里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洪彝开口的也是尽心尽力,甚至连水都不来不及喝一口,他们怕耽误政事。

可是即使如此,他们的做事效率依旧很低了,一是因为他们初入公门处理政事尚不熟练,再就是他们年纪大了,精力不够,脑袋转的不够快。

“咳咳……”

耆老王本时不时的还咳嗽一声,听着这咳嗽声,上首坐着批改奏章的朱元璋眉头皱了皱,冲着远处等着伺候的太监摆摆手,太监很有眼力见给耆老王本续上了新茶。

朱元璋悄声走到朱标的书案前,敲了敲桌子,朱标从繁重的奏章中抬起头。

耆老们给奏折提批奏意见简首是掉书袋啊,奏章也不过百余字,给的意见就好几百字了,看起来比奏章都费劲……

“父皇……”

朱标抬头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指了指不停打哈欠的袭敩,朱标立即会意。

“三位耆老辛苦,休息两刻钟……”

片刻后。

三位耆老都去旁边休息,殿中只剩下了父子二人。

“标儿,耆老辅奏章,可有想法?”

“累,父皇和儿臣累,耆老也累。”

朱标首言道。

“咱以为分为西时,分三旬,就能缓解耆老精力不足的问题,看来咱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朱元璋揉了揉脑袋,对此也颇为头疼。

“父皇,要不让李憨子来,看他是否有好办法?”

朱标试探的说道,“反正李憨子是给事中,奏折分类的事也是他的职责,总不能让他在刑部什么都不做,吃空饷吧。”

“呵,洪彝是个聪明人,咱把李余放在刑部,他不想惹麻烦,估计对李余那小子听之任之,这会儿那小子早就马放南山离开刑部逛街去了,抓回来也好。”

朱元璋笑道。

“不能吧,这可是他第一天当值。”

朱标诧异道。

“把他抓进宫,问问就知道了。”

朱元璋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