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如此一来,势必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才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铁铉在z地一系列的铁腕操作,那些有把柄的大豪门世族固然是听话了。
    但依然有许多实在是找不出人家把柄的,大族地主和官府相抗。
    摊丁入亩这项政策,触动的就是大豪门大地主的利益,得益的是那些中下层的中农贫农。
    见朱允熥神色有些凝重,老爷子想了想,开口道,“咋了?”
    “铁铉在z地,还是遇到了阻力!”
    朱允熥把折子推给老爷子,却不想后者首接用筷子扒拉到一边,看都没看。
    “乡绅三百二十人,在布政司衙门前,带着家人佃户聚众静坐抗议!”
    朱允熥继续说道。
    老爷子眉毛一立,“这事不好办咯!”
    皇权也好,官员的权力也罢,并不是绝对的凌驾在百姓之上,更不能随意的对百姓予取予求。
    尤其是这样的封建时代,官员若是对待百姓太过苛刻,名声还要不要。
    再说人家只是静坐,又不是闹事,官府更不能施以重手。
    这样的事其实屡见不鲜,天下各地每年都有,尤其是到了缴税纳粮的时候。
    无论是县令还是知府,遇到这种事都是客客气气的把领头的乡老,请到后堂之中,好言好语。
    再把闹事的人,客客气气的送走,人家要是不走,官府还要管饭。
    生怕有人饿着,若是赶上雨雪,有人因为抗议而病了,那更了不得。
    只要有人参上一本,就是摘乌纱帽的罪过。
    如今大明王朝,官对于民的统治,是怀柔而非暴力。
    对于百姓,只要合情合理的事,官府都要考虑到百姓的想法,不能一意孤行,更不能一味的铁腕。
    “不单是他的布政司衙门,z地一省除了宁波之外,多有士绅地主抗议之举!”
    朱允熥继续道,“折子里还说,钱塘县令让几个老头,拄着拐棍堵门儿,骂的狗血淋头!”
    “士绅呀,有时候是朝廷的帮手,有时候就不是东西!”
    老爷子笑骂一句。
    “铁铉的折子里说,他倒是不怕非议,那些人再抗议闹事,他就首接下令抓人了。”
    朱允熥继续道,“可是呢,各州府的主官却不这么想。
    许多官员都上了条陈,说铁铉的政令太急躁了!”
    “这么一来,地方的官员不甚配合,铁铉这边再怎么都是无用功!”
    朱允熥皱眉继续道,“而且他还说,其实各州县的官员们,对于那些闹事抗议的,还非常偏袒!”
    “他一个北面的人,首接去了南边做布政司,得需要些时候,才能把手下人收拾服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