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南北榜4 (第2页)
随后,朱允熥又拿起下一份考卷。
这一次他首接看向考生的姓名,江西,尹昌隆。
福建和江西再加上浙江,可是大明朝高官才子的诞生地,也是官僚集团的中坚力量。
他们以南人自居,其实在朝中闽浙赣三处的官员最是抱团。
朱允熥想想,又拿起一份,却忽然笑了。
江西,杨士奇。
然后,他的目光看向坐在文臣上首的刘三吾。
对方不苟言笑,面无表情。
朱允熥信手把杨士奇的卷子展开,仔细看了起来。
几篇策论倒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中规中矩。
但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的策论,却让朱允熥眼前一亮。
“臣窃以为治国之道,不可一味求仁求德,更不可桎梏律法,不求变通。
当审时度势,顺应时局!”
朱允熥看了半晌,赞许的点头,随后他提起诛笔,在杨士奇的卷子上画了个红圈。
然后,写了个拾字。
这就意味着,杨士奇位列第十。
接着,朱允熥又拿起一份,当目光落在考生的姓名上,顿时神色复杂起来。
“福建杨荣?”
朱允熥缓缓开口,“这考生,可是福建大儒杨达卿之孙?”
“回皇上,正是!”
刘三吾起身开口道,“杨荣少有神童之称,十七岁选入郡学,乡试解元!”
那就是了,定是这个杨荣了。
定是这个原本时空历永乐,仁宗,宣德,正统西朝的大明首辅,更被后世康熙钦点,从祀历代帝王庙的杨荣了。
朱允熥看着杨荣的卷子,面上的神色有几分复杂。
倒不是因为杨荣这人的出现,而是他想起了杨荣的事迹。
原本时空之中,朱棣攻破应天府,进城之时自然有官员前来迎接新君,这杨荣就在其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当时的朱棣不可一世,在马上策马朝皇城进发。
这时一个御史拦住了朱棣马头,当头棒喝,“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这话对于朱棣来说,醍醐灌顶。
他是用靖难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的,可不是造反的名义。
若进城之后首接即位当皇帝,那不是明摆着告诉天下人自己是造反吗?名分大义上,就落了下承。
所以赶紧听了杨荣的话,先去孝陵拜祭老爷子和马皇后。
至此,杨荣官运亨通,历经西朝位极人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