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相尊重为前提交往,当然能得到不少真诚的朋友。
    但这句话,本身就很难以做到。
    就像如果没有见识过今日的事情,许翰林可能也无法想象,他们文官居然能与锦衣卫这般和谐相处。
    而且那些被文官唾骂又害怕的锦衣卫,好像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残忍。
    反正大家都是人罢了。
    许翰林叹道:“临之兄你乃是真君子也,我不如你。”
    赵策笑道:“许兄谬赞了。”
    两人在半路分别。
    赵策去兵部找刘大夏。
    而许翰林,则准备去发动文人们上奏,帮忙营救刘如愚出来。
    刘如愚入诏狱,刘大夏却似乎并不算太着急。
    起码人还能在兵部衙门统筹要出兵的事情。
    通报之后,赵策很快便被带了进去。
    “刘公。”
    刘大夏点了点头,指着一旁的位置:“坐吧。”
    赵策坐下,刘大夏让人给他上了茶水,才开口问:“定西侯去看过小儿了?”
    赵策点点头。
    “如愚兄虽然在诏狱,但没有受刑,看起来精神也还不错。”
    刘大夏微微笑了一下。
    “他与你是朋友,你先前进诏狱既然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小儿自然也是不怕的。”
    好吧。
    怪不得刘大夏不着急,原来是都猜到了刘如愚的状态。
    刘大夏说道:“诏狱那种地方,也难为你为小儿奔走了。”
    说完,又略带自嘲的说了一句:“写了一辈子的奏疏。”
    “想不到还能犯了陛下的名讳。”
    自己的儿子,刘大夏自然是清楚的。
    刘如愚不可能会犯这种小错误。
    赵策见状,把在诏狱中和刘如愚商讨出的结果告知了刘大夏。
    刘大夏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语气淡淡的说:“此事也查不出什么结果来。”
    “既进了诏狱,也算是小儿的历练。”
    “就让他在狱中待几日,也算是堵住其他人的嘴吧。”
    那道奏疏,刘大夏已经亲眼看过了。
    别人既然敢这样操作,肯定会做得让人找不出错误来。
    这种事情,他们只能暂时按捺下来,等查明真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