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获得真相137(第2页)
薛暄前半部分叙述,与赵都安在卷宗中看到的并不太大区别。
起因,都是杨安生前的同僚,声称死者被妻子岳氏,伙同妹夫,邻居郝氏,以及天师府低品神官谋害至死。
区别在于,多了一些细节,比如那个术士的全名,唤作“沈荣”
。
案子被府衙审判认定后,送三司覆审,都察院,刑部都通过,但到大理寺时被卡主。
“当时,负责覆审此案的,便是我父薛琳,”
薛暄讲述道:
“我父为官喜亲力亲为,他翻看府衙卷宗时,发现岳氏的口供前后不一,与其他几人口供也有出入,凭借他多年断案经验,认定存在屈打成招。
便将案子驳回刑部重申,刑部却仍维持原判,我父便再予以驳回,如此拉锯数次。”
对对对,就是这!
赵都安精神一震,卷宗就断章在这里。
他顿时有种追的小说更新了感觉:
“然后?”
薛暄平静叙述道:
“往来拉锯数次后,都察院彼时的御史中丞,也就是如今的大理寺卿周丞亲自来见我父,与他争执此案。
说都察院与刑部都认定的结果,我父却不予承认,岂不是在说其余两司办事不力?
周丞为此跑了数次,甚至大发雷霆,但我父并未妥协,依旧坚持驳回重审。”
这么刚?赵都安讶异。
旋即想起,资料中的确曾描述薛琳履历。
此人年轻时,曾拜董太师为师,在读书文人圈层中,颇有名声,而后从仕途,屡破大案,以“正直”
著称,时人评价颇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