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中午小聚 (第2页)
刚整理得差不多了,就迎来了敲门声。
“花姐!
三哥!
张哥!
你们还没回国呀!”
刘艺妃打开门,看见门外的王金花、韩三坪和张继忠,她很是惊喜。
王金花和刘艺妃拥抱了下,道:“昨天把事情才处理好,本来今天上午回国的,听到你们今天上午回洛杉矶,我们就推迟到到下午再回,一起去吃个中饭,给你们庆祝一下。”
璀璨时代和马克龙影视确定好了合作事宜、签订了战略合作的协议合同,双方就资本运作、人员安排等相关方面的事情进行即时处理。
就如协议中的一些条约,璀璨时代的在剧组方面各工种的人才,有参与观摩学些马克龙影视制作环节的权力。
初次跨国合作,公司那边组织好人员过来,王金花这位董事长肯定要打好职员们的招呼,毕竟这柯等等一大批电影导演,基本都是通过在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然后在国内起势并发展至如今地位的。
为什么硬要去国际电影节获奖才能起势,国内电影节不行吗?
这就是国内资本市场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一批又一批人因此发财而成了资本,也因大环境见识到了海外的很多东西,更是体会到了豪来坞和欧洲三大电影节带来的电影文化。
加之当时的国内电影行业几乎是不毛之地,即便发展至今也跟海外有很大差距。
在这样的对比下,很多资本多少有点崇洋媚外的心理,能上国际电影节的人则视为高端。
你的电影入围戛纳了?那你是牛逼的导演,我给你投资。
你入围戛纳最佳演员了?那你是牛逼的演员,我来捧你。
这就是娱圈资本市场的意识形态,在这种资本市场风向的驱使下,才使得国内一批又一批导演和明星对国际电影节前赴后继,到如今更是愈演愈烈。
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唯有国家强大起来,国内电影行业发展起来。
“短片,制作难度低,时长短,不挑演员,从而成本很低。”
“基本可以说,短片是每个新人导演上国际电影节的必备,也是最优选。”
楚轩在剥着花生吃,刘艺妃在吃着瓜子,两人听到韩三坪的话微微点头。
没资源没背景的导演,在新人阶段几乎都拍过短片,就像他们熟悉的朋友们,孔生、黎雪、宁皓、文木野、陆洋、陆传等,都是从短片开始的,这已经成了任何导演发展事业的必经之路。
“一二十年来,由华国导演拍的短片都是文艺片,无一例外。”
“文艺片本身没什么,也不是说文艺片不好,但不说创新吧,最起码也要老瓶装新酒是吧?”
听到韩三坪的话,在场的人好像知道韩三坪的一些想法了,无非是在说国内的文艺片一直在走老路,仿佛进入了一个无休止的循环。
韩三坪无奈道:“看看这几十年的文艺短片都是什么玩意,不是华国旧时代百姓们过的多苦,就是某个圈层受到上层欺压过的多悲;不是讲述某个时期的悲惨世界,就是穷苦人想要活着最后又被打压的悲悯和无奈。”
他摇了摇头:“受到西方资本的影响,也是老一辈导演的影响,这些年的新一代导演好像找到了什么捷径,把华国拍惨一点,貌似更容易入围。”
他予以评价:“国外的人对华国落后的认知,这些导演要付一半责任。”
楚轩、刘艺妃、刘小丽和王金花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件事本身不好笑,毕竟事关国家形象上的荣辱,但韩三坪这样直言不讳的批评,一杆子把拍过这类短片的导演们全敲打了,这让他们得到一种情不自禁的乐趣。
“都是些什么玩意!”
韩三坪很痛恨这样的局面,作为华国电影行业目前地位最高的领军人物对此也很痛心。
“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抓着老时代的那些悲惨悲苦的痛点不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