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天文学社
张家。
仆人快步跑进书房,气喘吁吁道:“郎君,城内磨叆叇(眼镜)的匠人,手里已经都有差事了。
听闻是当朝首相要打磨水晶,他们都愿意先给咱家干活,但得把眼下的镜片磨完再开工。”
“磨铜鉴的工匠呢?”
张焄问道。
仆人回答说:“都忙着呢。”
张焄感慨道:“全城那么多人磨透镜,只能慢慢等着了。”
范浚放下手里的《道用策》,忍不住问:“那么多人研究物理中的光学吗?”
张焄解释说:“不是研究什么光学,是想做天文望远镜看月亮。”
“看月亮?”
范浚没听明白。
张焄说道:“当今那位官家,说太阳在中间,大地与五星围绕太阳旋转。
又有那天文望远镜,可以看清月亮与五星的真面目。”
“竟有此事?”
范浚的。
便如诗社搞诗词选集一样,也弄一个天文集子。
每半年弄出一集……半年太长,每三个月弄出一集,俺会帮你们呈交给陛下过目。”
有阁臣支持,还能被皇帝看到文章,在场众人顿时兴致高涨。
“茂名兄可要入社?”
旁边一人问道。
这是范浚刚认识的朋友,今年的三甲进士汤松年。
范浚想了想,点头说:“也好。”
说完,范浚又去李邦彦身边,自报家门后建议:“李相,诸君不懂天文者多,更不明白官家的日心之说。
这天文学社的创社集子,不如请天文院出面,写一些最基础的文章,让社员们认真学习领悟。”
“这个主意好!”
李邦彦立即答应。
他想的当然是讨好皇帝,天文学社了,还是有好多大兄弟没看明白啊。
)(中国的十二星次,最初是沿赤道划分的,至唐代才开始沿黄道划分。
周天虽然分成十二等份,但一周天被设定为36525度。
而西来的黄道十二宫,被粗暴设定360度。
这完全就是两套系统。
)(明末制定历法,为了计算方便,才把两者混为一谈。
)(这两套系统,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天文观念。
把黄道十二宫说成中国发明的,不但不能为中国古代天文增光添彩,反而是在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根子。
)(其恶果从明末就开始显现了,现在很多所谓的风水、星相大师,依靠跟西方混合后的黄道二十八宿加岁差来推演。
走的是周天360度的路子。
这跟明末之前的中国天文风水是背离的,那时采用的是赤道二十八宿,走的是周天36525度的路子。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