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名头加身的强迫症,李然是真的不想让别人追过去,哪怕有一次,也是李然一辈子忘不掉的污点。
    只要自己不与别人相比,那就没有人能打败自己。
    这样一来,自己仍旧活跃在影视界,哪怕以后有着更好成绩的电影出现,他也还是有着能让其它人评论的资格。
    至于说脑海中的灵感,先不说近一年左右李然都没有得到灵感的信息了,以后还会不会出现。
    就算真要是再有什么,大不了以编剧或者幕后老板的身份,盯一盯嘛。
    反正自己是一堆导演的后台老板,想找个人拍自己的戏,那还不简单。
    这也是前几天韩婷邀请李然去参加导演协会李然同意的原因。
    自己现在冒险走到了这一步,加不加的,还可以有待商榷。
    可是手下的那些导演要想往下走,这个协会可是不得不加。
    自己也算是给他们提前趟一条路吧。
    不过导演这一行,风险太大,目前来说,国内“正常”
    拍摄的电影,十部有六到七部都是亏损的。
    剩下的三四部,能得一两部有盈利就算是不错了,其它的也就能保个本。
    这还是不选择那些什么文艺,恐怖,奇幻,动画等等小众题材的电影。
    真要是按自己的心情来,十部都不见得有一部能盈利,除了部分别有深意的人,其它投资人谁敢把钱投过来。
    无形中就加大了对导演眼光考验的门槛。
    万一这部电影赔钱了,一名新手导演可能以后就没有以后了。
    李然虽然有点钱,也有点名声,可以对手下导演做一个担保,会有一些投资能拉过来。
    但不可能无限的支持。
    最多支持失败个一两次,就到顶了,那还得是这个导演特别有才华,让李然看重的原因。
    谭宁不用李然操心,现在谭宁有着以前的成绩,不好说太有名声,一个二线导演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李然先期想先把公司唯二的导演孔旭维捧出来。
    有了这两个先锋大将,后期李然准备再招五个人过来。
    七个导演,已经算是李然认为的最大数了。
    与其它的公司不同,李然可不准备大肆培养“导演”
    ,经过这么久的票房战争,到底导演要达到一个什么成绩,李然还是有发言权的。
    而真能从这里面冲出来的,一共也没有多少。
    兵在精,而不在多。
    七个人,其中还有两个老手,自己手中还有一些备用的剧本。
    只待将这些人真培养出来,有七个票房导演的公司,能撬动多大的利益盘子,李然自己都算不清。
    反正绝对够他享受财务自由人生的。
    李然甚至痴心的想着,如果以后每年这七个人都能拿出来一部见得过去的电影,分别挑一个月上映,又能取得成绩。
    制霸电影界七个月,想想都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