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德苏战争117 (第2页)
雅尼克当然知晓美国的伎俩,以谈判作为拖延时间的手段,然后在准备好了之后立刻掀翻了谈判桌开战,就是美国对外的一贯作风。
恐怕斯大林打的也是同样的算盘。
见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安德森只能悻悻的回到大使馆,给华盛顿发电报汇报这条消息。
“200吨黄金?!
这些可恶的德国人!
!”
虽然比起之前的3000吨,200吨可谓是相当少了,不过还是令一众高层恨得咬牙切齿。
毕竟如今的美国国库内的黄金的已经所剩无几;要是再把这200吨黄金交出去,那国库里真的就只剩下几根金条。
“怎么办?”
可德国人已经说了要是不交这200吨黄金,那谈判根本就进行不了。
那就只能交了。
就在美国人筹备黄金的时候,雅尼克则动身前往前线慰问将士们。
第一站是已经更名为圣腓特烈堡的列宁格勒。
他所乘坐的“空军一号”
在圣腓特烈堡上空盘旋了一圈,看着下面那座满目苍夷、残檐断壁的城市,雅尼克忍不住啧啧感叹人类的破坏力。
建设一座城市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将其摧毁也就几个月的时间;等到核武出现后仅仅几秒种就足以摧毁一座城市。
飞机缓缓降落在郊外的一座机场里,走出舱门,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硝烟味。
雅尼克环顾了四周,感叹了一句。
“看来圣彼得堡也不是一座打不垮的城市!”
三百多年前,涅瓦河河水泛滥,海水倒灌,圣彼得堡是一片沼泽,人迹罕至。
但是彼得大帝慧眼独具,看上了这片地,并且对它进行开发,规划,最初作为港口城市发展,这才有了圣彼得堡这座城市。
但是当时的交通和运输条件不太好,如果要在沼泽上面建造一座城市,还要很好的规划起来,确实是一件特备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每年来圣彼得堡的劳工有四万余人,他们跋山涉水,自带粮食,繁重的劳动,并不充足的食物,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使得建设圣彼得堡牺牲了大约二十万人,所以也有人说,圣彼得堡是一座以20万人的死亡堆砌起来的城市。
建城之后,彼得大帝见到了圣彼得堡的发展前途,就把首都迁到了这里。
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
至于雅尼克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因为从建成到至今,圣彼得堡从未被外敌攻陷过。
俄法1812年战争时期,虽然在军事上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但是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国主力部队仍然还在,圣彼得堡的支援部队仍在源源不断的组建并赶赴战场并最终拖垮了拿破仑。
至于拿破仑为什么要去莫斯科而不是首都圣彼得堡去?
根据当时战争传统,占领敌方首都才是作战的主要目标,虽然圣彼得堡是当时俄国的政治中心,但是莫斯科才是俄国人的精神首都。
拿破仑当时期望攻占莫斯科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在莫斯科的俯首山投降。
但是沙皇没有选择投降,俄军采用焦土政策,撤走前带走了所有粮食并且释放监狱里的囚犯。
最后一批撤离的士兵还放火烧城。
结果等到法军攻入克里姆林宫时,莫斯科已经是一片焦土的空城了。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改名为列宁格勒的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了整整九百天,断水,断粮,饥饿,寒冷,炮火……这使得圣彼得堡失去了大约九十万的子民,是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
而就在这种困难下,列宁格勒军民经过900天的顽强抗争,突破了敌人的包围,终于迎来了胜利。
而如今,他终于踏上了这片从未被征服过的土地,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