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英现在是襄阳的半个名人,另外半个就是黄老爹。

虽然这纸由黄老爹名声大噪,又传出是由6岁的小童黄月英所制,但众人嘴上不说,心里不免怀疑,这纸是黄承彦自己搞出来的,只是安在了自家小孩身上。

至于为什么,那不是为了开门的做生意嘛。

若是黄承彦所制,他大张旗鼓的在家中开商门,不坠他名士风评吗?如今这女儿为父着想的借口一出,可是里子面子都有了。

再说回武师傅,宋立、傈阳倒不是不合适,只是黄月英如今需要人,二人本就带着部曲在庄园巡营,还不时被黄月英捉去,又是上课又是盖房子的。

如今不论什么名目,只要能弄来人投奔总是好的。

黄承彦甚至已经给杨家和蔡家都去了信,借几个工匠回来,不然她这“活字”

都搞不起来。

但这样一来,她黄月英的功课又多一门!

累死她得了!

就这么忙忙碌碌的,要过年了。

春节在这时叫正旦日,黄家庄开始杀猪宰羊,佃户们都开始打扫修筑房屋,准备祭祖。

黄家父女没有回乡,祭祖便只在家中设了台子,仪式比庄子上的许多普通农户还要简单。

黄老爹说,他们算在外游居,不必在意仪式,心虔诚就好。

心……

黄月英奋笔疾书的手颤了颤,心有点虚……

按规矩,正旦日的前两天,黄承彦便要开始拜谒长辈,敬贺友人了。

但往年,黄月英生来有异,不便带出门,黄承彦也从没想过独自留下她一人,便一直托词小儿体弱,用书信代之。

而他去年才在襄阳出了风头,女儿也因少有巧思出了名,要不是假装病了,恐怕要有许多躲不了的往来交际。

便是如此,今年也没少收到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的问候,黄家父女二人如今正齐齐在书房赶工。

黄月英抄她的书,黄承彦回他的信。

也不知道是有多想套个近乎,各个都是用蒲园的纸,亲笔写完寄过来的。

黄承彦这个人傲气是真的,往年他深居简出,非常低调,自然没有人来热脸贴冷屁股。

但一朝出了名,他那些年少轻狂的往事突然闪回大家的记忆,众人才惊觉,我襄阳还躺着这样的一位名士啊······

听闻还病了,病了好啊!

不是······病了,我们给你找医者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